一季度,西部礦業青海湘和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自產氧化鋅替代鋅焙砂,累計替代量達到4836噸,實現了100%替代率,浸出工序和中和除鐵工序運行穩定,基本確保了鉛、鋅冶煉單位含鋅物料的內部循環利用,標志著湘和有色在環保和高效生產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為深化西礦集團銅鉛鋅冶煉系統的協同效能,構建有價金屬綜合回收循環體系,推進利潤增長極的戰略規劃,西部礦業青海湘和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于2024年11月開展自產氧化鋅替代焙砂作中和劑實踐項目。“根據前期試驗研究結果,我們聯合西礦科發公司成立了氧化鋅替代焙砂專項技術攻關小組,深入研究并對標行業先進的工藝指標,開展多層次技術研討與系統性實驗驗證,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西部礦業青海湘和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文生說。
自項目開展以來,湘和有色組織人員分階段前往丹霞冶煉廠、南方有色、馳宏鋅鍺等標桿企業,學習借鑒氧化鋅替代焙砂工藝流程。通過交流和對標分析,對氧化鋅堿洗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精確掌握氧化鋅堿洗最佳工藝條件,包括堿用量、液固比、溫度、反應時間、堿種類等關鍵因素,以及堿洗液循環次數與對應的氟氯脫除效率。
為盡快實現自產氧化鋅替代焙砂生產工藝,湘和有色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對工藝流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改進,集中精力解決制約生產的瓶頸問題。同時,強化現場管理,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梳理更新操作規程,確保氧化鋅替代焙砂后中和除鐵工序穩定運行。
???科技創新是不斷嘗試摸索、自我迭代的過程。面對技術難題,湘和有色歷經百余日攻堅,通過構建創新工藝體系并實施參數動態優化,成功突破氧化鋅作中和劑時氟氯雜質富集的技術壁壘,實現對鋅焙砂的完全替代。這項技術革新不僅使每噸礦產鋅成本降低750元,還提升砷銻鍺等雜質開路效率,使系統雜質處于動態平衡。不僅實現自產氧化鋅替代焙砂生產工藝,同時還實現除鐵尾渣零返釜處理工藝突破,釋放二段氧壓釜31%產能,為下一步提高鋅精礦處理量打下堅實基礎。
自產氧化鋅完全替代焙砂的技術突破,不僅為湘和有色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也為行業內其他企業提供寶貴經驗借鑒和技術參考。下一步,湘和有色將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持續增加技術研發投入,高效回收利用氧化鋅中有價金屬,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西礦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